Doctoral Students Receive Grants to Conduct Short-Term Research in Singapore(September 11-25, 2012)

 本中心去年獲得教育部「學海築夢」海外專業實習計畫補助,選送博士生前往馬來西亞檳城及菲律賓馬尼拉兩大城市進行實習研究與文獻蒐集。今年度則獲本校師培處補助執行「東南亞華人移民文獻史專業實習計畫以新加坡為例」,選送博士生蔡惠名、陳慕真、王桂蘭前往東南亞唯一之華人國家新加坡,並以南洋理工大學(NTU)中文系為合作對象進行訪問。

新加坡是東南亞唯一以華人為主體的社會,具有強勢的經濟、外交能力,又與當地的坦米爾人、馬來人互相融合,再加上英國的殖民色彩,形塑極為豐富的文化資產。因此本次訪問將鎖定以下幾個重點:

  1. 新加坡華人移民史與華人文化的變遷

新加坡華人來自中國福建、廣東、海南、潮州、客家等等不同族群,是華人移民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國家之一。本計畫藉由到當地的華人組織公司、機構實習,並實際與當地居民接觸,了解當地華人的生活情況,探討華人移居新加坡後在宗教信仰與文化上是否有所變遷。

  1. 新加坡式華語與台灣華語之差異

新加坡是東南亞少數尊崇華語、推動「雙語政策」的國家,更於1979年推行「講華語運動」,實行至今,在與當地語言的混合下,形成獨特的「新加坡式華語」。因此,本計畫將拜訪南洋理工大學(NTU)中文系並進行訪談,探討華文教育在新加坡的現況,以及其他漢語方言的使用與保留情況。同時亦比較台灣華語與新加坡華語之異同。

  1. 閩南語拼音化系統在新加坡的發展

傳教士隨著英國殖民者的腳步,在1819年開始到新加坡傳教,期間也將羅馬字拼音化系統傳播至新加坡,間接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獻史料。其中最廣泛使用的便是閩南語拼音化(The romanization of the Southern Min dialect)文字,不但至今仍可見廣泛運用在招牌上,更帶動了媒體報紙的傳播以及人民識字率的普及,這些資料不但對台灣白話字之研究具有補白的作用,對新加坡華人的宗教與生活文化也多所紀錄,擁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本計畫的實行有助於培養學生蒐集跨國文獻以及文獻再利用的能力,同時藉由實地的參訪接觸深入了解在地歷史文化,提升世界觀,更重要的是透過更開放多元的史觀來探討台灣與東南亞間的歷史,藉由認識鄰國更進一步地了解台灣。

  • Post author: